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话说顺昌丨古今先贤——民族英雄陈星聚:顺昌知县 台北知府(一)

水吉镇2025-08-18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古今先贤——民族英雄陈星聚:顺昌知县 台北知府(一)(黄道钦)一、陈星聚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名“纯儒循吏”。陈星聚(1817年—1885年),字耀堂,河南省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历任福建顺昌、建安(今建瓯市)、闽县(今闽侯县)、仙游、古田知县。同治十年(1871年)升任台湾淡水同知,五年后,调任鹿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年),陈星聚任台北知府。光绪十一年(18

古今先贤——

民族英雄陈星聚:顺昌知县 台北知府(一)

(黄道钦)

一、陈星聚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名“纯儒循吏”。

陈星聚(1817年—1885年),字耀堂,河南省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历任福建顺昌、建安(今建瓯市)、闽县(今闽侯县)、仙游、古田知县。同治十年(1871年)升任台湾淡水同知,五年后,调任鹿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年),陈星聚任台北知府。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星聚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由于他功绩卓越,台北各界人士联名奏请清政府,请求对他旌表晋级,被清廷追授为三品通议大夫,厚葬于故乡台陈陈氏祖茔,辟有陈星聚墓园。

陈星聚一生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史书载,陈星聚性情“刚毅沉着,急公好义”,在福建诸县任上,戡定匪祸,设立新学,“迭用刚柔,兼施威惠,始连官民为一体”“兴利除弊,政绩颇多”,深得百姓爱戴与拥护。中法战争爆发后,陈星聚筹集款项,购置弹药武器,招募青壮,扩大军队,誓死保卫家园。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法军进攻台北时,时已68岁的陈星聚置生死于不顾,亲赴阵前督战,台北军民在他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击退了法军多次进攻,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陈星聚在建设台北、保卫台湾、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大业上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星聚已列入《中华名人大辞典》。

二、陈星聚在顺昌县的功德,在于“兴利除弊,惠泽于民”。

陈星聚47岁受皇命入仕途,先后在福建五县任知县九年有余。同治三年至五年(1864年~1866年),陈星聚任顺昌县知县三年,是陈星聚在闽任职时间最早、最长的地方。1936年重修的《顺昌县志》卷十五“职官·知县”章节载:“陈星聚,道光己酉(1849年)举人,河南人,同治三年(1864年)任(知县),兴利除弊,政绩颇多。”

顺昌建县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以其初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属延平府。顺昌是大县,也是名邑,人杰地灵。此地不仅孕育了宋代工部尚书廖刚、明代吏部尚书李默等历史名人,更是宋代大理学家杨时的祖居地,素有“闽之庐山”之称。陈星聚到任时,时闽省郡邑类陷没,顺昌“无年不匪,无地不匪”,贼尤猖獗,营卒之凶顽,客民之横暴,民不聊生。

《台北市志》载,陈星聚“抵任后,适地方甫遭江右之乱(注:江西土匪残部入侵,历时6年),田产被夺,民不聊生。星聚设法清釐,不假兵威,渐以安谧。县辖九龙山(注:清咸丰年间曾聚集土匪三千)为匪寇甫逃薮,恃险出掠远近,患之二十余年,官莫之禁。时左宗棠督闽欲发兵剿之。星聚为言:‘兵至良莠莫分,请先之以言劝。’遂轻舆入山,委曲开导,获送匪首数名,余皆向化,且为之建生祠,以示悦服。”

陈星聚的长子陈琢之在《行述》中写道:父亲任顺昌知县,“平江右之乱,剿九龙山之匪;绅民建生祠,以示悦服”。《左宗棠全集》记载:“顺昌县知县陈星聚听断缉捕,矢慎矢勤,宽猛协宜,舆情悦服。谨会同巡抚徐宗幹据实保荐,伏候圣鉴施行,谨奏。”闽浙总督左宗棠以政绩卓著保奏军机处,留名升用。《台北市志·人物传》和著名史学家连横的《台湾通史》《连雅堂先生文集》对陈星聚在任顺昌知县时的政绩和品行多有赞美之词。

(未完待续)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