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话说顺昌丨古今先贤——刚正不阿的廖刚(下)

水吉镇2025-07-28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古今先贤——刚正不阿的廖刚(下)(黄道钦)(接上文)廖刚博学工文词,著有《高峰集》《御览世彩堂诗集》《诗经讲义》三卷、《大学讲义》一卷。(后人辑有《高峰文集》十七卷等。)廖刚生有四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四子所出嫡孙多达十七位,可谓子孙满堂。廖刚四子“仕皆秉旌节”,均为南宋名臣,且官居要职,政绩卓著,因此父子五人共享皇帝赐粮万石,美称“万石家”,乡人称为“万石廖氏”。后裔多以“廖万石”“廖万

古今先贤——刚正不阿的廖刚(下)

(黄道钦)

(接上文)

廖刚博学工文词,著有《高峰集》《御览世彩堂诗集》《诗经讲义》三卷、《大学讲义》一卷。(后人辑有《高峰文集》十七卷等。)

廖刚生有四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四子所出嫡孙多达十七位,可谓子孙满堂。廖刚四子“仕皆秉旌节”,均为南宋名臣,且官居要职,政绩卓著,因此父子五人共享皇帝赐粮万石,美称“万石家”,乡人称为“万石廖氏”。后裔多以“廖万石”“廖万石堂”为宗祠名,大门口楹联常作“万石家声远,二贤世泽长”。廖刚后裔广布于闽、粤、桂和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廖刚生活于外患内忧的两宋交替之际,外有金国虎视南侵,内则江南民变迭起。他从北宋宣和年间一直服官至南宋绍兴年间,位至御史中丞、工部尚书,既是朝中显宦,亦是饱读诗书的学者。《高峰文集》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与部分哲学观点:政治方面,针对金国威胁,主张积极备战,反对屈膝求和与闻风逃遁;对各地农民起义,主张招抚,反对武力进剿;建议发展农业,便利商贸,节省开支,以裕民生;谋求政治清明,建言消除朋党,慎选人才;谏诤朝政得失,敦促高宗赵构修德自惕,任贤纳言;倡议革除民间邪风陋习,转变社会风气。哲学方面,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法则,“心具众理”(或谓心为体认万理之本),心静方能明道、洞察万物;主张道恒常、心宜静,故强调守道安常,反对激进变革。

廖刚为官清正廉明,忧国爱民,威武不屈,其精神品格名重天下,流芳千古,为世代所赞颂。宋吏部侍郎张栻撰其墓志铭赞曰:“为闽之廖,自公而著。岂以其位,惟德之故。公之清法,壮志一节。持身立朝,冰寒玉洁。进而谠言,退不愧怍……”明兵部给事中马性鲁在传记中亦赞:“高峰之英,笃钟伟人。道南高弟,绍兴名臣。忠直抗言,奸邪沮气。完名全节,仪型百世”。

廖刚与邻村槎溪人廖德明(南宋理学家,朱熹高足)史称“顺昌二贤”。为颂其功德,顺昌及谟武曾建有“二贤院”。20世纪90年代初,谟武村“谟武文苑”内设立了“二贤堂”。

为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激励爱国爱乡情怀,增进民族自豪感与海内外同胞亲情,顺昌县政协于1996年12月27日成立了“顺昌县廖刚文化研究会筹委会”。1997至1998年间,由县政协、县委宣传部组织有关部门赴闽西、赣州考察廖氏世系源流,并深入蛟溪村探寻廖刚墓葬。1999年6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顺昌县廖刚文化研究会编辑点校的《钦定四库全书》集部《高峰文集》(32万字),并于县城文化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首发式,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4月,“廖刚墓”被顺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元坑镇槎溪村凤山,坐东南朝西北,墓园占地约600平方米。墓冢呈八角塔基状,现存基座及须弥座,基高约10厘米,边长1.4米;须弥座高约55厘米,八面浮雕麒麟、马、狮、云鹤、鹿等瑞兽图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逢清明节,众多来自省内外的廖氏后裔及廖刚文化研究者皆前往廖刚墓祭扫,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完)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