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盏 > 建盏知识建盏知识
从底足辨别建盏真伪的四个小窍门
简介因为建盏的胎底是最难模仿的部分,所以也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之一。 建盏的胎都会显得粗糙,比如说:有不规则而且大小不一的点状或丝絮状凹坑,大致来说就是有一种颗粒感。 ...
都说识盏 要先识底,
现在关于建窑盏的仿品不少,但其实还不足够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因为不管是产于德化、南平、或者宜兴,景德镇的建盏仿品,仿足底这一关始终都没能攻克。
所以,其实只要多熟悉真品的足底,对真品足底有一个感觉,很大一部分的建盏仿品还是可以很快识破。
因为建盏的胎底是最难模仿的部分,所以也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之一。
建盏的胎都会显得粗糙,比如说:有不规则而且大小不一的点状或丝絮状凹坑,大致来说就是有一种颗粒感。
这些现象都是极难仿制,
从色彩上去看建盏的底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这三类:
第一:是典型的铁足;
由于建窑胎土含铁量高,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会持续氧化,最后形色泽为成铁锈的足底。
第二:是红或黄窑皮圈足,
黄色窑的皮圈足,算是在建窑盏中是最常见的;
在传世的建盏中大多都是是这种黄足。
第三:是黑胎本色足。
黑足可以说是建盏铁胎最本真的颜色了。
不过这类型的黑胎足在市场上可以说并不多见,建窑窑址在这些年也出土了不少,往往大多新出土的精美建盏,几乎都是这样的黑足。
从底足辨别建盏真伪的四个小窍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烧制建盏的温度大约在1300-1500度左右,一般陶胎是很难承受住这种高温;
所以,仿制品会选择在泥料中参杂粗颗粒的“熟料”。
这样,既能造成胎底粗糙的感觉,还能提高坯料的耐火度。
不过,有法就有得破,这些所谓的“熟料”在旋修底足时会产生特殊的痕迹,也是我们辨别的关键所在,分以下四点:
一,若胎体修坯时较干,这些“熟料”会受到刀具的磨擦而产生脱落,会留下较为明显的且直径较大的坑洞。
二,与上诉一般,修坯的时候胎体较湿,“熟料”也会跟着刀具旋转,让坯体产生规则的 “旋纹”。
三,就算干湿度都刚好,上面的两种情况都会有,哈哈!
四,当然,造假者也会清楚这些问题,为了防止以上错误或者制造颗粒感,会选择在修坯完毕后用海棉沾水擦拭。
不过,这种的手法会造转折处交接线条的模糊现象,没有明快利落的感觉。
最后有一点注意:
目前市面上的建窑盏有很多是用旧坯复窑重烧的,很难分辨,所以请大家务必小心。
比如说:用“供御”款的老盏接底,拼接起来。
因为建窑在当年在烧制时,有很多置于窑内较差的烧成区(如龙窑后段),生烧的机率较大,所以在窑址出土也很多,所以便有人就利用这些次品进去入窑重烧;
简单说就是从窑址中收集宋代碗盏的器坯,进行入窑复烧后再经做旧处理,这类盏很容易让购买者上当,
不过有一缺点:胎够古朴,但是釉层过于透明,釉光无深沉感。
如果卖价不高的话,人家直说复烧,其实并不算是骗人,这类型的盏身上也留有历史的痕迹,有其不可抹灭的价值,如果价格不高也可收藏。
不过有人利用这些当真的宋代古董来卖,就不能饶恕了!
很赞哦! ()
上一篇:建盏:图解建盏5大釉色
下一篇:宋建盏种类介绍和建盏欣赏
随机图文
必须知道建盏认识中的6个误区!
开片并不是需要窑外漫长岁月才得已形成,因为釉面和胎体的在烧制中的膨胀系数不一样,所以有的瓷器在窑内就会形成开片,在青瓷等其他瓷器中就有窑内开片的体现。 宋代的一些窑口还以开片为美作为装饰,刻意去形成开片。 开片属于正常现象,不是瑕疵也不影响使用,胎体开裂才是影响使用效果的真瑕疵。建盏怎么看好坏?如何从“点、线、面、变”欣赏建盏的魅力?
建盏属黒釉瓷,与青、白瓷器相比,建盏缺少一些温润清亮的颜色,也没有类似玉石的质感。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建盏的魅力,喜欢建盏的朋友更是大有人在。懂得欣赏的自然能够欣赏,不懂欣赏建盏烧制影响斑纹和色彩的“还原”
为什么建盏中褐色斑纹相对于银色斑纹会比较好烧呢?银色斑纹泡茶后往往容易出现灰色的感觉?斑纹表面也看起来脏脏的,这是为什么?今天咱们就来为盏友解答下这些问题。详聊建盏窑烧建盏为何诞生在水吉?闽北自古以茶闻名,为什么水吉却以建盏闻名
水吉镇地处福建阳东部中心,雨水充足,土地肥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为闽北重镇水吉。当地除了有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外,还有大觉禅院,文武殿等名胜古迹。 闽北地形多为丘陵,自古是著名的产茶区。那么问题来了,水吉镇同样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何不是以茶闻名,而是以建盏闻名?或者说建盏为何没有诞生在其他地方,却偏偏诞生在此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