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水吉新闻水吉新闻
建阳再生稻再生季亩产量逾600公斤
简介10月31日,来自中国水稻所、安徽农科院、福建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等7位专家,到建阳区水吉镇再生稻示范田,对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承担的“优质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
10月31日,来自中国水稻所、安徽农科院、福建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等7位专家,到建阳区水吉镇再生稻示范田,对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承担的“优质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测算,该示范片平均亩产为619.2公斤,取得历史性突破。
再生稻是一种“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水稻栽培方式,目前在全国已有超过1200万亩的种植面积。与传统人工收割方式相比,机收再生稻具有节本增效的优势,但机收再生稻发展初期的产量仅为传统人工收割再生稻的一半或更低。产量无法突破,导致机收再生稻在稳粮增收上的作用难以发挥。
2010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团队以“选准品种,保根促发,减轻碾压”为核心思路,通过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机收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创建了“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三保两促一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机收低留桩再生稻腋芽萌发率和再生季产量。2015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团队与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在水吉镇和平村建设了百亩示范片进行成果转化。此次再生季产量测产超600公斤,该示范片实现连续6年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两季“超吨粮”。
据悉,该技术体系还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应用该技术体系的再生稻两季亩收入可达2800元,比常规早晚稻模式节本增收500多元,比传统机收再生稻增收600多元。目前,该成果年推广约1.5万亩,稳粮增产效果明显。
“我们不断优化技术集成路径,今年新研发了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把施肥次数由原来的两季五六次减少到二次,达到节本又环保的效果。”林文雄介绍道,经测算,应用该技术的再生稻较常规早晚稻种植模式节水15.1%,单位稻谷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减少34.11%、20.40%,全球增温势、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6.1%、14.1%,减少施肥量20%,表明该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碳达峰、碳中和。(邱冬勇)
Tags:
很赞哦! ()
下一篇: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
供电“娘子军”: 守护万家灯火 彰显巾帼亮色
在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城关运维站,有这样一支“娘子军”,她们用脚步丈量滚烫的设备区,用汗水书写党员的担当,扎根一线勇于担当,在守护万千电网中彰显巾帼亮色。走进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城关运维站,入目可见设备林立,宛如一片钢铁森林。变电运检班副班长蓝陈端正带着班组成员正在进行10kV消弧线圈控制器改造。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城关运建阳: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阳区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民生显著改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秋时节,在漳墩老区畲乡农业专业合作社南坑小白生态茶生产基地,茶农们正忙着对茶树进行修剪。区白茶协会会长李泉弟说:“因为这段时间持续干旱,工人今天主要是在茶园管护,一个就是给水土保持的麦冬苗浇灌一建阳区农业农村局举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
为促进建阳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产能区)项目工作,11月10日,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在水吉镇和平村举办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农技负责人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水吉镇和平村的再生稻示范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经专家组测算,该示范片再生稻再生季平均亩产625.8公斤,比2021年增产4.1%,产量再创新高。建阳区农业农南平建阳区:“电管家”为桔柚丰收保驾护航
大武夷新闻网讯“多亏了你们定期上门检查,才让我们的产业园用电无忧,今年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12月13日,走进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百亩桔柚园,漫山遍野的果树长势喜人,一眼望不到头,桔柚挂满枝头,散发出淡淡清香。昊川家庭现代农场的负责人苏华向前来开展测温特巡的国网建阳供电公司水吉供电所工作人员温华连连道谢。今年情况特殊,6-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