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话说顺昌丨风光名胜——顺昌朱熹“庄濠“刻石试解(上)

水吉镇2025-09-01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风光名胜——顺昌朱熹“庄濠”刻石试解(上)(肖仕平)明正德版《顺昌邑志·山川志》载:“庄濠石,在县南龙湖水滨。石上有‘庄濠’二字,大径数尺,旧隐于沙。”(1)“庄濠”摩崖石刻,现位于龙山公园富屯溪东南岸边,富金湖环湖慢道从刻石旁经过。清光绪版《顺昌县志·山川志》指“庄濠”为朱熹所书。它称:“庄濠石,在县南龙湖水滨石上镌‘庄濠’二字,大径数尺,子朱子笔也。”(2)朱熹题刻“庄濠”二字有什么寓意?题

风光名胜——顺昌朱熹“庄濠”刻石试解(上)

(肖仕平)

明正德版《顺昌邑志·山川志》载:“庄濠石,在县南龙湖水滨。石上有‘庄濠’二字,大径数尺,旧隐于沙。”(1)“庄濠”摩崖石刻,现位于龙山公园富屯溪东南岸边,富金湖环湖慢道从刻石旁经过。清光绪版《顺昌县志·山川志》指“庄濠”为朱熹所书。它称:“庄濠石,在县南龙湖水滨石上镌‘庄濠’二字,大径数尺,子朱子笔也。”(2)朱熹题刻“庄濠”二字有什么寓意?题刻于何时?推究问题,我们先弄明“庄濠”一语之渊源。检视文献,“庄濠”二字可溯源庄子文篇,《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上段“濠梁之辩”中,庄子和惠子就河中絛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展开对话。对话中,庄子以“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开出话头。这个生动场景里,庄子濠梁观鱼,寄情物外。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济水二》评论:“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3)作为道家人物,庄子的观鱼之乐映衬他闲放不居、自然适意的心态。庄子观鱼也留给后人深刻印象,其后的文人对庄子观鱼典故多有引用,并借以抒发情感。如唐代吴融的《绵竹山四十韵》:“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纫阑以围腰,采芝将实腹。石床须卧平,一任闲云触。”(4)朱熹友人——陆游的《江亭》:“江波蘸岸绿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5)宋代另一个词人石麟的《水调歌头》:“赢得濠梁真乐,剩有陶园佳趣,杖屦日安闲。”(6)吴融的“乐濠梁鱼”、石麟的“濠梁真乐”,都道出庄子濠梁观鱼悠然自得、自然随性的愉悦心境。陆游言“濠上观鱼非至乐”,但透过他“江波蘸岸绿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的词句,也可以看到陆游是以“濠上观鱼”之“乐”,烘托自己游历山水所享有的愉悦心态的。

以濠梁观鱼映衬出悠然自得的心态,濠梁观鱼又典出庄子,因此,文人学者也有以人物和地点之名,将这个濠梁观鱼典故简化成“庄濠”二字,借以表达人与物交融,自然自适心境的。如苏轼的友人张安道所写的《读杜诗》:“行吟悲楚泽,达观念庄濠。”(7)金宋时代的文人麻革,在《上云内帅贾君》写的“礼容新泮宇,物性遂庄濠。”(8)尽管朱熹与庄子在人生终极追求上是不同的,但朱熹对庄子的文章和风范,也有许多欣赏之处,并有极高评价。如,朱熹说:庄子文章只信口流出,煞高。(9)庄子比康节亦仿佛相似。然庄子见较高,气较豪。(10)此外,朱熹也同庄子一样乐山水,他自谓“书史之外,酷爱山水”(11)。罗大经《鹤林玉露》也说:朱熹“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12)朱熹既对庄子有欣赏之处,同时,又乐山水,寄情山水,那么,当朱熹游历顺昌,驻足龙山脚下,欣赏着蜿蜒绕城的溪水湖面及周遭景致时,生发出自得自适的心情,并以“庄濠”一语为喻,就是很自然的了。

(未完待续)

注释:

[1](明)马信鲁修纂《顺昌邑志》

[2](清)贾懋功修;(清)游金通等纂《顺昌县志》

[3](北魏)郦道元原注;陈桥驿注释《水经注》

[4](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下》

[5]《陆游集》(第1册)

[6]唐圭璋编纂;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第5册)

[7]《苏轼诗集》(卷1)

[8]《全金诗》(第4册)

[9](宋)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校点《朱子语类》

[10](宋)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校点《朱子语类》

[11]《晦庵先生文集》

[12](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